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卡西和韋斯活加入粉嶺大軍

世界排名第四的卡西(Paul Casey)和第五的韋斯活(Lee Westwood)確認出戰下月舉行的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

這英國雙雄將與其同胞、現時世界排名24的保特(Ian Poulter)和北愛爾蘭球星卡拉卡(Darren Clarke)加入爭奪總獎金250萬美元的賽事。

以上四位萊德盃(Ryder Cup)得主,合共獲得49項歐巡賽事桂冠。

其他確認出戰這香港盛事的球手有:亞洲首位大滿貫得主、韓國名宿梁容銀,衛冕的中華台北球手林文堂,和去年在加洞賽僅僅敗給林的北愛爾蘭小將麥爾箂(Rory McIlroy)。

2009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將於11月12至15日,假香港哥爾夫球會舉行。

現時世界排名第四的卡西,將是自1986年採用世界排名系統以來,出戰公開賽排名最高的球手。

十項歐巡賽事得主卡西表示:「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不但擁有悠長歷史,更是2009 Race To Dubai的重要一站,那星期相信會非常刺激。」

「我很榮幸曾在中國贏得兩項歐巡賽事,希望在香港我也能發揮出那樣的水準。」

「我知道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主辨單位為球迷準備了星級陣容的賽事,相信球迷可期待觀賞各球手的精湛技術。」

卡西於2009上旬轟轟烈烈的先後奪得三項冠軍-阿布達比錦標賽(Abu Dhabi Championship)、首項美巡賽冠軍休士頓公開賽(Shell Houston Open)和歐巡賽旗艦盛事BMW錦標賽(BMW PGA Championship)。

八月初他因胸部受傷而退出比賽休養,一星期後已完全康復參加賽事。

韋斯活過往在亞洲有出色表現,曾在日本、馬來西亞及澳門勝出,今年將是他首次踏足香港。

他上星期贏了葡萄牙名人賽(Portugal Masters),奪得第19項歐巡賽事桂冠,升上世界排名第五,所得奬金更令他成為歐巡賽Race To Dubai的獎金王,以224萬1千940歐元領先麥爾萊。

韋斯活表示:「很榮幸能首次參加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我聽別的球手對這賽事讚嘆不已,相信那星期一定會很精彩。」

「我知道粉嶺是一個球道狹長的老球場,對球手準確性要求很高。希望我能適應,並為球迷上演一場好戲。亞洲一直對我很好,希望我可在此再奪錦標。」

韋斯活處於Race To Dubai領頭羊位置,小將麥爾萊緊隨其後,而卡西傷癒復出後仍是世界排名第四-看來這三人將在香港公開賽中必有一番惡斗。

保特兩年前在日本奪得賽事冠軍,早嚐在亞洲獲獎的滋味。今年他將到香港衝擊個人第八項歐巡賽勝利。

他表示:「上次來港參賽已是五年前,我十分期待重臨舊地。記得香港是一個很棒的城市,也是歐巡賽其中最好的一站,主辦單位和接待亦是一流的。」

「雖然在港奪冠並不容易,但希望我可晉身決賽,於星期日在後九洞出發。」

卡拉卡已有13項歐巡賽冠軍頭銜,六年前他於香港公開賽敗給哈靈頓,以並列第三完成賽事。

他表示:「2003年在粉嶺打球,我有許多美好的回憶。那星期我打得很好,可是哈靈頓比所有人打得更好。如果今年能打出六年前的水準,我已經很滿足了。」

瑞銀亞太區主席暨首席執行官尹致源(Chi-Won Yoon)熱烈歡迎各星級球手落實參加香港公開賽。

他表示:「我很高興的宣佈,世界第四的卡西、今年兩項大滿貫賽事得第三的韋斯活和保特將出戰2009年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相信本地的高球迷必引項以待下月於粉嶺舉行的賽事。」

「今天公佈的三位頂級球手相信會為梁容銀、麥爾萊和衛冕的林文堂帶來不少壓力。」

首屆香港公開賽始於1959年,是本港體壇上歷史最悠久的盛事。是次賽事將再度由歐巡賽及亞巡賽共同認可。

公開賽歷屆冠軍並勝出大滿貫的球手有九位,分別是湯臣(Peter Thomson)、拿高(Kel Nagle)、穆迪(Orville Moody)、諾曼(Greg Norman)、活士南(Ian Woosnam)、蘭格(Bernhard Langer)、屈臣(Tom Watson)、奧拉沙寶(José María Olazábal) 和哈靈頓(Padraig Harrington)。

今年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將會是杜拜世界錦標賽(Dubai World Championship)前最後一項歐巡賽事,將在杜拜世界錦標賽一星期前舉行。

杜拜世界錦標賽將限獎金榜前60名的高球手參加。因此,高球手為爭奪參加杜拜賽的資格,香港公開賽必有一番龍爭虎斗。

香港公開賽是亞巡賽於2009年賽季倒數第三項賽事。

199_Casey_2-2

HONG KONG OPEN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MEDIA RELATED ENQUIRIES: [email protected]

Any opinions or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in this material or in any activities organised under this event do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r the Hong Kong Tourism Board